喬·拜登的政策在表面上似乎奏效,但許多普通公民只看到絕望

最近在美國有一場辯論,關於喬·拜登總統的經濟政策所謂的成功,以及X(原Twitter)用戶名為Will Stancil引領的所謂“氣氛衰退”(金融推手Kyla Scanlon創造的術語,指基於對經濟的悲觀情緒而感知到的衰退),。

Will認為,拜登經濟學 – 目前政府經濟策略的統稱,顯然是為了支持工人階級、減少收入不平等、加強社會安全網 – 是有效的。在歷史性低失業率的支持下,美國經濟非常紅火,勞動力終於有能力推動更高的工資和更公平的合同,這應該會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但是,一如既往,互聯網持不同意見,人們的生活經歷與硬數據相矛盾。X用戶們指出房價飆升,以至於Z世代甚至可能永遠無法想像擁有自己的房子。其他人指出,大多數美國人仍然靠工資生活,這意味著任何中等規模的財務事件都可能讓他們流落街頭。

這些都是公平的觀點。自有房是人們建立代際財富的主要方式。由於高利率和房價暴漲,說實話,不在市場中的年輕美國人可能永遠進不了市場。這是一個巨大的因素,導致普遍的感覺就是事情進展不順。但这里還有一些更大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深入探討之前,必須說Will是正確的。拜登經濟學似乎確實奏效,至少在找到工作方面非常容易。根據最近的調查,工作滿意度處於歷史最高點,工資正在上漲,而且通貨膨脹已經大幅下降。但是人們並不這麼感覺。華爾街日報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58%的註冊選民認為過去兩年經濟惡化,74%的人認為通貨膨脹走在了錯誤的方向,儘管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這是怎麼回事?如果情況這麼好,為什麼人們感到如此悲觀? Stancil會說,今天的世界與過去不同。特別是由於社交媒體的出現和(也許)媒體的兩極化,存在大量渲染人們不滿的敘述。他會說,就像古代哲學家一樣,我們生活在由敘述構建的世界中,我們的生活經歷在很大程度上受我們的預設觀念影響。

這可能有一定道理,可以從人們對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經濟的分歧看出,儘管它在紙面上看起來非常相似。然而,在過去七年左右發生變化最大的事情是,美國人 – 特別是年輕的美國人 – 正在開始應用比較政治學的觀點來看待世界,即他們正在看到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

隨著對任何其他國家的基本了解,您將看到我們的制度是多麼無情:美國人沒有全民醫療保健、免費高等教育、便捷的公共交通、政府規定的假期或在大多數其他國家都能找到的慷慨的社會福利。僅此一點就產生了一種我們被欺騙的感覺,我們的生活高度不穩定,作為一個在許多國家生活和旅行過的美國人,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實。

今天,高昂的住房成本正在造成越來越多的荒廢和明顯的貧困,包括更多的無家可歸者在街頭。對於美國人來說,這產生了一種固有的恐懼,因為我們隱含地理解,我們只差一個緊急情況或一個壞選擇 – 在癮君子的情況下 – 就會無家可歸。因此,即使經濟按美國標準運行相當好,我們也感覺到,如果只要一件事出錯,完全的財務毀滅就在拐角處。

這就是為什麼以更廣泛和系統的觀點來看“氣氛衰退”辯論很重要,既要看數字,也要考慮生活經歷。例如,如果確實如此,經濟從未如此繁榮 – 或者,有人可能會說,至少幾十年來從未如此繁榮 –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在緊張?因為美國的社會經濟體系就是設計成那個樣子的。

當“全民醫療保險”和“免費大學教育”進入主流討論,以及“民主社會主義”和左翼政治在2016年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運動的推動下整體復興時,美國人開始意識到這一點。那場運動將這些系統性問題推到了前面和中心,并一直持續到今天,幫助美國人意識到我們運作事物的方式在滿足基本需求方面可能不是最好的。

在這方面,我想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中闡述歷史唯物主義概念的一句話。他寫道,“現存的社會制度不合理、不公正的認識日益加深,理性已變成非理性,正確已變成錯誤,這只能證明在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方面已悄悄發生了變化,適應於早期經濟條件的社會秩序已不再適應。” 儘管普通美國人顯然不是共產黨員,但這個觀點仍然相關。從定量的角度來看,創造多少個工作或工資增長多少並不重要,如果美國人的生活質量仍然不穩定。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感覺事情是錯的的核心原因。